•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单位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咨询机构
    • 科研部门
    • 职能部门
    • 支撑部门
  • 科研成果
    • 获奖
    • 论文
    • 软著
    • 专利
  • 人才队伍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简介
    • 招生信息
    • 教育动态
  • 党群文化
    • 党建动态
    • 群团工作
  • 产品展示
    • 水声设备
    • 超声检测
    • 工业超声
    • 医疗超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视频
    • 科技期刊
  • 实验基地
    • 实验基地简介
  • 新闻中心
    • 重要新闻
    • 综合新闻
    • 通知公告
    • 科研学术
    • 人才招聘
    • 媒体扫描
  • 专题专栏
    • 党纪学习教育专栏
    • 其他专题专栏
  • 图书馆
    • 动态消息
    • 文献资源
    • 文献传递系统
    • 友情链接
邮箱  /  ARP  /  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机构概况
    • 单位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领导机构
    • 咨询机构
    • 科研部门
    • 职能部门
    • 支撑部门
  • 科研成果
    • 获奖
    • 论文
    • 软著
    • 专利
  • 人才队伍
    • 正高级岗位
    • 副高级岗位
    • 青促会会员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简介
    • 招生信息
    • 教育动态
  • 党群文化
    • 党建动态
    • 群团工作
  • 产品展示
    • 水声设备
    • 超声检测
    • 工业超声
    • 医疗超声
  • 科学传播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视频
    • 科技期刊
  • 实验基地
    • 实验基地简介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科研学术
  • 科研学术

    东海站主办“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暨 “斯里兰卡文化遗产保护”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5-22【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2017年5月12日,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和上海博物馆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和文化合作暨"斯里兰卡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研讨会。来自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上海博物馆、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以及上海郑和研究中心等6家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上海博物馆举行,该馆馆长杨志刚在致词中说,斯里兰卡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年年初该国国家博物馆派代表团专程访沪,希望加强同两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今年是《米胶协定》签署65周年,又是中斯建交60周年。上海博物馆为了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积极回应斯里兰卡希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关切,正在积极考虑双方合作的方案。随后,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陈杰研究员做了题为《从考古材料看中国-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的报告。他介绍说,近年来,在斯里兰卡发现了大量来自中国各地的瓷器,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友好交往历史。

      中国科技大学邱华盛教授作了题为《斯里兰卡洪涝风险监测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介绍了位于斯里兰卡"文化金三角"的阿努拉德普勒、波隆那鲁沃以及康提这三个古都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及该国古代文明在南亚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多年来,由于斯里兰卡国内连年的战乱和洪涝灾害,对这一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址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为此,三年前中科院和斯里兰卡文化部签署了加强两国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的备忘录。他建议中科院声学所、遥感地球所以及上海博物馆强强联合,利用先进的空间信息技术、水下以及地面考古技术,在斯里兰卡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中央文化基金会的帮助下,对这一地区的古遗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以此提高斯里兰卡古代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繁荣该国的旅游业,进而彰显中国在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文化包容性。

      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时平教授介绍说,早在东晋时期中国高僧法显曾远赴斯里兰卡取经,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此外,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还珍藏一通石碑。用中文、泰米尔文以及波斯文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真实地记录了明朝时期郑和率大型船队来访的史实。他建议,中斯双方可进一步挖掘中国和"海上丝路"沿岸国家的古代友好交往历史,这对进一步深化中国和这些国家间的友好感情有着现实的意义。

      "中-斯水下考古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胡长青介绍了中斯水下考古项目进展,他说,"海上丝路"沿线留下许多有待发掘的郑和遗迹,如水下沉船、陶瓷、丝绸、碑文等遗存,中方应积极回应斯方的重要关切,联合对这些遗迹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这对古丝绸之路研究以及当下"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张宗科研究员、魏显虎博士介绍了该所利用GIS和遥感技术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的经验。张宗科研究员指出斯里兰卡由于地形起伏大、降雨多且集中,雨季湖水溢出时常淹没古城和古遗址,是斯里兰卡文化遗址当下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建议利用该所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为该地区的洪涝灾害监测和古遗址的发掘和保护作出贡献。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 沪ICP备17018858号-1
    地址:上海市嘉定工业区新徕路399号 邮政编码:201815
    传真:021-64174106 电话:021-67084688